[蜂蜜資訊] 蜂蜜的產量
養蜂就是為了提高蜂蜜產量,蜂蜜產量的高低其實就是養蜂的最終效益,不管是養殖哪一種蜂種都是如此,一箱蜜蜂一年產多少蜂蜜就是所有養蜂人都十分在乎的事,那麼究竟產量有多少呢?
< 蜂種因素 >
台灣則有2種蜜蜂,東方蜂為本土種類,廣泛分佈在台灣全島的平原到3000公尺的高山,多為野生狀態,也有少數人為飼養;西洋蜂 ( 義大利黃金蜂 ) 則是約100年前由日本人引入的外來種,也是目前台灣養蜂業普遍飼養的種類。
蜂種的差異也決定了蜂蜜產量的差異,有的時候同一個蜂種但素質不同,其蜂蜜產量也是不同的。以台灣養蜂業來看,基本上也就東方蜂和義大利蜂兩種,論蜂蜜產量,因東方蜂是定點養殖或野生採集較多且採集力相對較弱,每年蜂蜜產量非常少;義蜂則就不同了,因義蜂比較容易維持大群,且採集力較強,一般跟著花期跑,是追花式的飼養模式,一年下來產量50-100公斤左右。
< 氣候因素 >
養蜂的朋友都知道,氣候是一大硬性指標,氣候就決定了花期以及蜜蜂是否可以外出採蜜。不管是野蜂還是義蜂,如果遇到連續的壞天氣,尤其台灣的龍眼蜜與荔枝蜜是隨著花期一年一採,基本上可能一整年的辛勞化為烏有,甚至還要養蜂人倒貼飼餵蜂群,產量肯定是嚴重受影響的。其它諸如高溫、強風等氣候也會影響蜜蜂採蜜。
< 蜜源因素 >
除了天氣以外,蜜源就是最重要的了,如果外界沒有蜜源植物,不管是什麼蜂種都不會有高產的。根據蜜蜂採蜜的飛行半徑來看,中蜂大約在3千米左右,也就是說封箱放置地點,在方圓3公里以內必須要有充足的蜜源,最好是連續的蜜源帶。義蜂通常是非採收期採定點飼養,採收期間必須跟著花期轉場放置,對蜜源距離沒有那麼嚴苛的要求,但也不能距離太遠,避免蜜蜂來回奔波導致採蜜效率低下。
< 管理因素 >
養蜂不止是外在要求,也有一定的內在要求,這裡說的是對養蜂人的技術要求,雖然都是同樣的養殖環境和蜂種,但有的養蜂技術較強,善於管理,總是能產出品質好、產量高的蜂蜜,而有的養蜂人技術不到位,總是難以實現高產。一般情況下,活框飼養總是勝過土法飼養的,轉場肯定比定點的高,而定點+小轉場肯定比純粹的定點產量高,蜂群強群肯定比弱群產量高,健康群肯定比病群高,所以具體產量的多少因人而異。
< 總結 >
影響蜂蜜產量的因素較多,但在大環境不變的情況下,更多的影響因素則是養蜂人本身的技術,所以一箱蜜蜂一年產多少蜂蜜其實沒有一個準確的數字,因人而異,技術不同,結果不同,環境條件不同,結果也不同。